2024年全国联考志愿填报怎么填?

标题:2024年全国联考志愿填报怎么填? | 时间: 2024年06月20日 | 分类:联考报考信息

2024年全国联招填报志愿说明及问答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以下简称全国联招)志愿填报继续采取平行志愿方式。为指导考生做好志愿填报,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填报志愿的时间、方式及注意事项

(一)填报志愿时间

全国联招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27日9:00至6月30日17:00,逾期不再受理。

(二)填报志愿方式

全国联招实行网上填报志愿。考生凭考生号和密码登录全国联招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填报志愿,网址为https://www.eeagd.edu.cn/lzks/。考生在网上填报的志愿,一经确认,任何人不得再进行修改。投档时,以考生网上确认的志愿数据为准。

(三)注意事项

1.务必按时上网填报志愿。考生请留意并牢记填报志愿时间,提前拟定志愿填报方案,错峰登录系统,避免填报志愿截止前一刻才确认志愿。填报志愿时间截止后,系统不再开放。

2.网上填报志愿务必确认提交。考生核对所填报的院校及专业志愿无误后,务必点击“志愿确认”按钮提交志愿。只保存志愿信息但未确认的志愿信息无效。

3.志愿确认后不得进行修改。考生在网上填报保存志愿信息后,务必认真检查核对,如需修改,请在确认志愿前进行。点击“志愿确认”按钮后,志愿不得再进行修改。

4.提高警惕,谨防受骗。考生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成绩、填报志愿和查询录取结果。切勿将身份证件号、考生号、密码等信息提供给他人或中介机构,切勿轻信“招生人士内部指标”“大数据精准指导”“花钱就能上名校”等招生骗局。

二、全国联招录取批次及志愿设置

全国联招录取批次分为本科和预科两个批次,均实行平行志愿。

(一)本科批次设一个志愿组A、B、C、D、E、F、G、H、I、J十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选项。即考生可填报最多10所本科院校,每所院校可选择最多6个招生专业,并需确定每所院校是否服从专业间调剂。

(二)预科批次设一个志愿组A、B、C、D、E五个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即考生可填报最多5所预科院校,预科院校不分专业录取。

三、平行志愿投档原则

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根据考生成绩从高到低排位情况和院校志愿顺序投档,投出的档案均视为第一志愿,由院校择优录取。即将考生按排位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检索,排序高的优先按志愿顺序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A、B、C等志愿,如果考生符合A院校的投档条件,则投档A志愿院校,如果达不到A志愿院校的投档条件,则继续检索后续的B志愿……以此类推。考生档案一旦投出,不再检索考生的其他志愿。

四、全国联招考生投档排位原则

投档排位根据考生报考科类及考试成绩情况分别排序,即考生分文理科,按考生成绩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考生统考科目成绩总分相同时,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为:文史类为中文、历史、地理、数学、英语;理工类为数学、物理、化学、中文、英语。

五、全国联招投档顺序和比例

(一)投档顺序

1.先进行本科批次投档录取,本科录取结束后,再进行预科批次投档录取。

2.本科批次投档时,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不分先后顺序,同时投档。

(二)投档比例

本科和预科批次投档时,均按院校各类别、科类招生计划数的1:1比例投档。



问: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下,考生如何填报志愿,才能增加录取机会?

答: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详细了解招生政策、院校的招生信息,特别是要了解清楚院校的办学情况和招生要求。今年,包括但不限于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学院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院校部分招生专业对单科成绩有要求;高校部分专业对考生身体素质有要求,考生填报前务必了解清楚。

(二)准确定位,合理填报。考生应根据本人的考试成绩,结合个人兴趣、特长、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院校和专业,参考往年志愿院校的录取排位,不要片面强调个人的兴趣愿望,脱离实际。如果考生报考的都是自己成绩达不到录取分数的院校,则可能落榜。

(三)形成梯度,规避风险。考生填报的院校志愿之间要有一定的从高到低的梯度,适当拉开档次,把握好“冲、稳、保”之间的梯度关系,既要避免“高分低就”,也要有效规避风险。

(四)注意志愿冷热搭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后,院校进档考生的成绩差距缩小,热门专业和优势专业可能出现“拥堵”。因此,平行志愿模式要求考生更加重视专业的“冷热搭配”和“服从专业调剂”。如果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则被录取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而那些排位靠后又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则被退档的可能性更大。平行志愿一旦投档后被退档,则该批次不再有被投档的机会,就会“落榜”。


问:平行志愿填报院校有没有先后顺序?如果考生A志愿、B志愿院校都能录取,考生更向往B志愿院校,有无可能被B志愿优先录取?

答:不能。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各院校志愿间是有先后顺序的。投档时,计算机检索是从A志愿开始检索,一旦符合条件,档案即投出。档案一旦投出,其他志愿视为无效志愿。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按照冲、稳、保的思路进行填报,将自己向往又喜欢的院校填在前面,这样被自己向往的院校录取的机会就更大些。


问: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下,高分考生是否一定录取?

答:不一定。高分是相对的,考生能否被录取,不仅与成绩有关,也跟报考院校的投档情况有关。举个例子:假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三所院校在全国联招公布的普通类理科总招生计划是13人,那么,排位在全国联招前13名的理科考生,如果同时填报该三所院校普通类专业,可以投档到该三所院校之一,如果考生专业填报合理,不会被退档。对于排序在第13名之后的考生,虽然分数也较高,但由于不知道其他考生填报志愿情况,如果只填报上述三所院校,志愿风险依然存在,不一定能被投档和录取。

问:考生成绩超过了普通类录取最低分数线,但没到高分线,本科批次可以填报录取最低分数线为高分线的院校吗?

答:不建议填报。2024年全国联招本科批次普通类有132所院校录取最低分数线执行高分线(文史类465分、理工类510分),也就是说,如果考生填报了这132所院校,成绩须达到高分线才有机会投档。如果没达到高分线,考生所填报这132所院校的志愿无效,该院校志愿也就浪费了。


问:考生成绩超过高分线,本科批次可以只填报录取最低分数线为高分线的院校吗?

答:不建议这样填报。录取最低分数线为高分线的院校(本科普通类文史类465分、理工类510分),意味着高分线以下的考生无法被这些院校录取,但不意味着超过高分线的考生填报这些院校就一定被录取。高分线的院校投档线往往不止该分数,如果考生成绩只是刚过高分线,却只填报高分线的院校,本科批次就有可能无法投档。联招办强烈建议,高分线上考生应填报非高分线的其他普通院校志愿保底,避免高分无法出档。


问:考生如何填报院校的艺术类、体育类专业志愿?

答:报考艺术、体育类专业,考生需获得招生院校术科考核合格证,术科考核不合格或没有参加术科考核的考生不能填报。考生如已取得相关院校的术科合格证,且达到普通类录取最低分数线,在填报志愿时,除可填报相关院校的艺术(或体育)类专业外,还可同时兼报相关院校的普通类专业志愿,投档时根据投档检索原则,一起投档。


问: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下,什么情况下考生会滑档或被退档?

答: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并不是说平行志愿这种模式没有风险。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因院校志愿填报不合理无法被投档的风险。虽然平行志愿本科批次为考生提供10所院校志愿,但是,如果考生定位不准确,志愿填报过高,没有考虑院校之间的层次高低,导致自身考试成绩没有达到自己填报的所有平行志愿院校的投档线,该考生就不可能被投档,造成投档失败。

二是因专业填报不合理,投档后被退档的风险。全国联招本科批次志愿组的所有院校志愿中,均设有6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是否服从选项。考生档案被投到所填报的院校后,如果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按院校录取规则都不能满足,而考生又不填报服从专业调剂,院校无法进行专业调剂,则该生就可能被退档。从平行志愿多年的实施情况看,因专业不服从而退档在整个退档考生中所占的比例是较大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

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办公室

2024年6月19日


心叶简介


2008年,心叶创始人兼校长张志军,教了1名香港2名台湾籍学生联考数学,就此开始了港澳台联考课程之路。

     

      2010年底,心叶教育港澳台联考全日制课程开始,从2011届全日制2人周末班3人,到2023届港澳台联考全日制班71人周末班15人,全日制班人数逐年增加。2011届至2023届,13届一共培养学生847人,其中清华大学2人,北京大学9人,上海交通大学20人,复旦大学14人,中国人民大学3人,浙江大学7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人,南京大学18人,武汉大学29人,同济大学18人、上海财经大学22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15人,中山大学19人……,其中650分以上有61人,600分以上241人,高分比例居全国之首。2018届,心叶七校班李享问鼎当年理科全国状元。2020届,心叶七校班李卓问鼎当年理科全国榜眼。

      更多华侨港澳台联考资讯,关注心叶公众号。


联系我们

张校助理甜甜18964906011(微信同号)

张校助理梦露17521235450(微信同号)

张校  13524470127(微信同号)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